7月15日上午,
美国企业在中国独资建设的
首个重大石化项目——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
在大亚湾石化区投产。
作为世界级化工综合体,
项目可年产160万吨乙烯、
265万吨聚乙烯和聚丙烯。
“项目投产后,将有效降低中国市场
对高性能聚烯烃进口的依赖度。”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纪红兵评价说。
作为国家首批七个重大外资项目之一,也是近年来广东引进的百亿美元级落户项目之一,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已建成年产160万吨乙烯的灵活进料蒸汽裂解装置、两套年产共计120万吨的高性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一套世界最大单体年产50万吨的低密度聚乙烯装置、两套年产共计95万吨的差异化高性能聚丙烯装置。
乙烯被称为“石化工业之母”,是有机化工最重要的基础原料。据介绍,项目生产的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将显著提升我国茂金属聚乙烯、高端聚丙烯等高品质聚烯烃原料的自给能力,广泛应用于消费品包装、工业包装、卫生用品、汽车、家电等领域。
乙烯装置。图片由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这座世界级化工综合体的投产,标志着埃克森美孚在中国开启发展新篇章,对于中国和埃克森美孚来说,意义重大。”埃克森美孚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魏捷凯表示,他为项目未来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石化产业新支柱感到自豪。
项目于2020年4月开工建设,在预算内提前完工。埃克森美孚中国区主席谭然恪称赞道:“这得益于埃克森美孚、我们的合作伙伴和广东省各级政府的合作与支持。”
“这一世界级项目成功投产,是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个有力注脚,向全球投资者发出‘投资中国、投资广东、投资惠州’的积极信号。”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认为,项目将加速推动惠州建设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加速推动广东石化产业向高端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加速提升广东在全球石化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生产端,埃克森美孚还在惠州建设研发中心。2024年12月,埃克森美孚大亚湾研发中心行政楼投入使用。作为埃克森美孚在北美以外首个综合性研发中心,其配备了北美总部以外的首个聚丙烯中试装置,将加速差异化高性能聚丙烯的开发,并专注于基础化学研发和产品工艺开发等领域,进一步赋能惠州乃至广东石化产业科技创新,助力广东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亚湾畔,塔罐林立、管道纵横。
这片发展热土日益升温,
正在上演一场产业变革的宏大叙事——
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强势崛起。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厂区夜景。图片由大亚湾新闻中心提供
经过多年积累,惠州构建起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命健康“2+1”现代产业集群。202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不仅支持惠州建设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更赋予惠州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等四大战略定位。
惠州紧抓政策机遇、积极主动作为,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取得新突破,大亚湾石化区连续6年蝉联“中国化工园区30强”榜首,炼化一体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乙烯、芳烃、PTA产能占据广东半壁江山。随着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正式投产,将为惠州加快建设全球石化产业高地注入强劲动力,为广东发展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提供强力支撑。
沿着大亚湾石化大道中一路前行,鳞次栉比的化工新材料企业勾勒出一条从炼化到新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在这里,13家世界500强企业扎根生长,央企、外企、民企形成多元集聚发展态势,共同铸就了大亚湾石化区的硬核实力——22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380万吨/年的乙烯产能,其炼化一体化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投资占比近90%。”大亚湾开发区石化能源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石化区已落户项目125宗,总投资3324亿元,形成碳二、碳三、碳四、芳烃、电子化学品等优势产业链。2024年,大亚湾石化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70亿元,增长13.9%。
当前,大亚湾开发区坚持以世界级高标准做好“六个一流”,积极学习新加坡裕廊、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地先进经验,在对标世界一流中前行,推动石化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项目一角。图片由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这样的超大型外资项目投产,对惠州工业经济和整体发展将带来深远的利好影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项目的引入推动惠州石化产业从传统能源化工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巩固惠州在石化领域的领先地位,助力惠州加快迈入万亿元级城市。
这一助力在惠州经济数据中清晰可见: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6136.39亿元,首进全国前50;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分别突破3900亿元、5500亿元。2025年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其中电子行业增长16.4%,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增长4.8%,“2+1”现代产业集群的“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
从产业链完善到产业集群崛起,从园区发展到城市能级提升,大亚湾石化区的成长轨迹,正是惠州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生动实践。当前,惠州正集中精力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埃克森美孚项目从2017年5月美孚高层首次来惠考察,到双方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仅用时4个月,刷新了惠州招商引资的历史纪录。
“从接触考察到协商谈判,从项目审批到落户建设,专班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报批材料都是按箱计算的。”大亚湾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专班为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比如,由于时差问题,专班主动安排在晚上与外方进行沟通对接,做到“24小时不打烊”。
据悉,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开发区各级政府部门对埃克森美孚项目给予全流程、高效能的支持,成立项目专班,在用地审批、通关协调、建设许可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该项目4个月完成园区规划修编,11个月完成转规,一年半动工建设,创造了“惠州速度”“广东速度”。
重大项目的落地,考验的是城市的配套硬实力与服务软实力。大亚湾石化区综合能源站作为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的核心配套工程,肩负着为美孚项目吹扫试车及投产供应超高压蒸汽的关键使命,其建设工期与进度至关重要。惠州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按照匹配美孚项目建设进度的要求,将综合能源站的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全链条统筹、全要素保障,从配套电力线路建设、天然气管道接入到项目审批服务,全方位协调推进,全力优化施工与调试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原供气方案中惠州LNG接收站投产时间无法匹配的难题,惠州创新提出将惠州LNG接收站外输管道与国家管网集团广东省管网惠州—海丰干线在惠东县白花镇接驳的解决方案,开辟供气新通道,并以“惠州速度”兑现能源保供承诺,为美孚项目顺利投产提供坚实能源保障。
这些例子彰显了政企协同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专班推动项目建设管理从“串联”向“并联”转变,合力解决项目落户的实际难题。
为加快项目落户后的建设,专班广集一批石化、环保、安全、工程建设、规划、报批报建等方面专业人才,组织各部门业务骨干、行业专家系统梳理涉及各项目建设关键环节的核心问题,明确时间节点、具体措施、责任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专业高效的服务体现出优质的政务环境和务实的营商理念。”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军表示,广东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备,市场开放程度高,是全球领先的制造中心之一。未来将持续与广东省、惠州市和大亚湾携手合作,把握更多机遇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
省委、省政府赋予惠州建设全球石化产业高地的使命任务,要求惠州在新材料上有更大的作为,明确到2027年,石化产业形成乙烯540万吨、高端聚烯烃66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重点领域能效、水效达到标杆水平。到2035年,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跻身世界前列,建成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高地。
近年来,惠州聚力发展优势产业链条,不断强化石化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相关产业耦合发展,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扩大,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随着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的顺利投产,惠州向建设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又迈一大步。在积极延链补链强链的同时,惠州以大亚湾石化区为主阵地,充分利用炼化一体化项目产品结构丰富的优势,联动发展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和惠阳区新材料产业园,逐步形成“1+2”专业化分工的发展格局。
在大亚湾石化区直线距离10公里外,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今年4月,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成功获省级化工园区认定,成为全省第一个新认定的化工园区。目前,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规划面积30.2平方公里,已累计完成投资超180亿元,正加快打造“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科技创新基地”。
“一道两管,隔墙供应。”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大亚湾石化区每年可提供130多种近3800万吨基础化工原料用于延伸中下游产业链。
惠州统筹推进“一园两区”同频共振、一体化发展。两大园区共同编制全产业链招商图谱和招商需求清单,紧盯行业头部企业实施精准招商,打造新材料领域“优等生”俱乐部。数据显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累计落户产业项目40宗,总投资约474亿元。今年上半年新落户产业项目14宗,总投资113亿元。
目前,大亚湾石化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互联互通的石化专用通道已贯通。两个园区联动发展日益密切,正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原料互供、优势互补、设施共享的深度一体化发展格局,正为惠州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园区注入澎湃动力。
7月15日,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在大亚湾石化区投产。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