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国海油炼化产业转型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中国海油正积极与学术界对接合作
以重油加工利用
化工新材料、高端润滑油
及绿色低碳技术为研发重点
广泛开展科研攻关
有针对性地突破核心技术难题
在全球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中,石油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传统油气企业如何实现战略突围?炼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是什么?在近日举办的中国海油炼化产业转型发展论坛上,来自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探能源转型的未来方向。
在润滑油产业方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科研院院长韩生教授表示,高端润滑油是中国海油的优势领域,建议针对高端装备和新兴产业需求,开发高性能、长寿命、低能耗的润滑油产品,掌握核心技术,并以润滑油产品为突破口打造海油品牌。
在聚烯烃产业方面,华东理工大学产品工程系主任赵世成教授指出,近年来行业市场整体承压,摆脱困境的途径之一是研究改性材料。他强调,相较于同质化严重的大宗材料,企业应更加重视改性技术,因其投资低、灵活性高,建成一套改性线后可开发多个牌号,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北京化工大学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小平教授以碳纤维为例指出,目前国内规划产能已远超现有需求,建议中国海油以海上平台实际需求为导向,强化“应用牵引”,探索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并提前布局相关标准建设。
国际经验:巨头们的转型密码 国际油气公司的转型升级战略不仅体现了公司在市场业务布局、技术创新方面的深思熟虑,也反映了其对于能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 埃克森美孚:一体化+创新驱动 抢占价值链高地 作为全球化工领域的标杆,埃克森美孚以炼化一体化为核心战略,通过16个一体化基地实现90%以上产能协同,大幅降低成本并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其技术护城河同样亮眼:持续投入烯烃、聚烯烃研发,布局高性能聚丙烯、汽车轻量化材料等前沿领域。近年来,埃克森美孚更将目光投向亚洲市场,其粤港澳大湾区的惠州项目已投产,大亚湾研发中心即将运营,彰显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壳牌:低碳革命+多元增长 重塑能源版图 壳牌的转型策略更显“破立结合”:一边淘汰超半数的传统炼厂,一边聚焦低碳燃料与循环经济。通过布局生物基新材料、百万吨级废塑料处理能力,以及“电力全流程”商业模式,壳牌正从油气巨头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值得一提的是,其非油业务已实现“逆袭”——便利店、汽车服务等板块贡献半数零售毛利,全球5000家新店的扩张计划更显野心。 中国海油:绿色创新打造差异优势 中国海油始终秉持“存量创优、增量必优、结构选优”的发展原则,根据自身资源、核心能力和市场定位,在新业务领域持续完善核心技术,建立健全业务链条,加强传统业务与新业务的融合协同,探索优化新业务发展模式与治理架构,挖掘绿色转型新机遇,走出一条差异化能源转型之路。 生产端:低碳化革命提速 • 构建“塑料回收-再利用”循环体系,抢占新兴脱碳技术先机。 产业链:向高端价值链跃升 终端变革:综合能源服务升级 • 深化销售体制改革,推动加油站向“综合能源站”转型; 文字 | 吕晴 编辑 | 鱼笛 出品 | 碳客lab
• 加速炼厂电气化改造,推广绿电应用与碳捕集技术;
• 推动原料低碳化升级,布局绿色燃料;
• 依托海洋原油资源,打造高端润滑油全产业链框架;
• 发力高性能聚烯烃、工程塑料,培育碳纤维等新材料增长极;
• 整合炼化氢气资源,构建绿氢产业集群。
• 拓展充电桩、便利店等轻资产业务,打造多元化利润增长点;
• 以数字化赋能终端网络,提升市场响应效率。